紫外線消毒器用途廣泛,在水處理中具有很高的價值,它是通過紫外光線的照射,破壞及改變微生物的DNA(脫氧核糖核酸)結構,使細菌當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,達到殺菌的目的。真正具有殺菌作用的是UVC紫外線,因為C波段紫外線很易被生物體的DNA吸收,尤以253.7nm左右的紫外線最佳。紫外線消毒器屬于純物理消毒方法,具有簡單便捷、廣譜高效、無二次污染、便于管理和實現自動化等優點,隨著各種新型設計的紫外線燈管的推出,紫外線殺菌的應用范圍也不斷在擴大。
隱孢子蟲屬于原生動物,寄生于動物體中和人體中,可引起隱孢子蟲病。寄生于人體內部的微小隱孢子蟲,是機會治病原蟲,可以導致嚴重腹瀉的一種腹瀉病原,且具有感染性。在國外,由于隱孢子蟲而引起的大面積腹瀉癥狀和致死報道和對其的研究,是隱孢子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。1984年隱孢子蟲病被證實可經水質 傳播,英美歐等地區報道供水系統爆發隱孢子蟲病的問題。1987年在美國的佐治亞州,大約有1.3萬居民同時發生了腸炎癥狀,在自來水中找到了隱孢子蟲的 囊卵,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隱孢子蟲病通過市政供水系統大規模爆發。1993年,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市政供水系統又一次被隱孢子蟲污染,40萬人同時腹瀉。 1987年在國內也發現了人體隱孢子蟲病的病例,隨后其他一些省市也相繼報到了一些病例,在腹瀉患者中,隱孢子蟲的檢出率達13.3%。在發生疫情的引用 水處理系統中,消毒工藝均采用氯化消毒法(包括氯氣、次氯酸鈉、二氧化氯和氯胺),經檢驗氯化消毒系統運行正常,并且保障足夠的余氯量和接觸時間。大量事 實和研究表明,傳統的氯化消毒方法不能提供足夠的劑量,在隱孢子蟲侵入時不足以確保飲用水的供水安全。 紫外線消毒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紫外線消毒反應器的不斷完善,從1993年對隱孢子蟲90%除率,達到1999年99.99%的去除率。杭州中茗紫外線技術已被認可為 適合殺滅隱孢子蟲 (Cryptosporidium) 和賈第鞭毛蟲 (Giardia) 消毒的技術,特別適用于地表水和其它易受感染水源。
|